孩子需要的三種心理營養,比物質重要100倍

【魚爸專欄】

孩子需要的三種心理營養,比物質重要100倍

原創作者|魚爸 養育男孩

本文為魚爸原創, 圖來源於網絡,校長傳媒獲得授權轉自公眾號「養育男孩-ID:breedboy 」

1

前幾天,帶孩子在親戚家玩。

有個爺爺就逗孩子。

「你幾歲啦!」

「馬上五歲了。」

「哦!那你喜歡你媽媽一些還是喜歡你爸爸一些呀?」

天啦!這個被無數的大人用來逗孩子的問題,就這樣擺在我的面前。

當時好幾個人就盯着孩子。

我覺得空氣都凝固了,所有人都在等着他的回答。

似乎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遊戲。

「我喜歡媽媽!」

答案出來了,老人哈哈的問他為什麼?

「因為爸爸說媽媽生我很辛苦,要我多愛她一點的。」

我當時鬆了一口氣,內心給他點讚,真是一個好小伙子,還記得我以前跟他說的話。

這個問題沒有難住兒子。

老人們顯然覺得不盡興,打算繼續逗他。

我趕緊叫他過來,說你表哥找你玩,快過去看看。

然後帶他去了外邊。

因為這些看似有趣而輕鬆的逗樂。

往往埋着很多地雷。

2

以前有一位媽媽說4歲的女兒總是問自己「媽媽,你真的愛我嗎?」

「媽媽,你是不是要生弟弟了?到時就不愛我了。」

「媽媽,你會不會有一天不回家了?」

她覺得很奇怪。

後來自己帶孩子在小區時,才發現好幾個跟婆婆跳舞的大媽,常常逗孩子。

問題就是「你媽媽這麼漂亮,給你生個好看的弟弟,到時你就不能發脾氣了。」

「愛發脾氣的孩子,媽媽不喜歡。」

看上去不僅僅是社交上的親近,還幫你教育了孩子。

「要聽話,否則媽媽就不喜歡你。」

可是拜託,我並不需要你們這樣的親近和幫助。

可是礙於面子,不管是自己的親人還是陌生人的逗樂。

總是無法去直接回擊,只能默默保護。

無論何時何地,真的希望所有的大人都能管住自己的嘴。

不要捉弄我們的孩子。你用來解悶或者取樂的玩笑話,也許讓孩子焦慮,甚至會討厭父母,牴觸父母,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這樣對孩子成長的殺傷力很大,做孩子其實不容易。

當然,我們無法給孩子過濾這些不知何時就襲來的問題。

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保護, 培養孩子強大的內心。

68f13bbf7abbf0af3e0dd3e5a856bb26

3

培養孩子強大的內心,父母要記得給孩子補充心理營養。

第一個心理營養:愛。

愛這個東西虛無縹緲,很多人長大了,幾乎失去了獲取它的能力。

但是孩子們卻能感知到,甚至如同呼吸離不開空氣。

孩子心理的成長,離不開愛。

因為父母的愛,讓孩子變得強大起來。

1960年,心理學家EleanorGibson設計了一個「視崖裝置」測試嬰兒的深度知覺。這個裝置是用大玻璃板和黑白格花紋的布,做成一個視覺上的懸崖。Gibson選擇了30位6個月-14個月的嬰兒進行實驗,嬰兒在視崖面前的表現表明他們不僅能夠知覺物體的高和寬,而且能夠知覺物體的距離、深度、凹凸等。

3f456f1e987ffdc7674aa7fd3a7b130c

同時還有個意外收穫,當嬰兒爬到「懸崖」邊猶豫不決時,如果站在「懸崖」另一頭的媽媽對他微笑、點頭表示肯定、鼓勵,他就可能勇敢地越過「懸崖」,爬向母親;如果母親表現出害怕、緊張的表情,嬰兒便不敢跨越,甚至哭起來。

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時,他們對周邊的一切都是未知的。

他們通過父母的神態、眼睛、行為、語言來認識這個世界。

什麼是安全的,什麼是危險的,從父母那裏學習,自己也開始去小心翼翼地探索。

形成對這個世界的認識。

在最初的階段,父母的情緒平和以及陪伴、加上及時滿足孩子的合理需要,就是安全感的最好來源。

父母的愛不應該帶着條件。

很多媽媽說,我當然愛我的孩子,甚至願意為孩子付出生命。

可是到了問題出現時,馬上就變得「有條件」了。

「你這麼不乖,不要叫我媽媽。」

「你還這個樣子,我不愛你了,你離我越遠越好。」

「你看看你們班那個誰誰誰,你能有他一半好,我就高興了。」

以為自己對孩子有着滿滿的「愛」,但在潛意識裏就綁上了條件。

孩子從父母這裏獲取愛,也從父母這兒學會如何去愛。

父母是孩子學會表達愛的導師。

愛也需要發聲練習。

還記得有一次哄睡的時候,

我緊緊地抱着兒子,小小的他就急着掙脫,還問我「爸爸,你為什麼抱我這麼緊,不舒服。」

「因為我愛你呀!」

他就沒有再動,還把我的手拉過去,放在自己的胸口,用兩隻小手抱着,睡着了。

有一次,他鑽進我的被窩。

我說你應該睡自己的被窩,為什麼來爸爸的被窩呢?

「因為我愛你呀!」他跟我說。

「好吧」我也被瞬間擊倒。

就這樣,我們告訴孩子愛,孩子也回饋我們以愛。

第二個心理營養:尊重

愛,就如他所願,而非如你所願。

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想法。

不要覺得孩子的想法幼稚就忽視,甚至嘲笑。

有些東西孩子能做主就尊重孩子的選擇。

比如衣服的顏色,鞋子的款式。

還有他們選擇的朋友、書本。

都可以放開手讓孩子去選擇。

父母要需要尊重的是孩子的尊嚴。

每一個孩子其實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着自己小小的尊嚴。

前段時間,貴陽有一個10歲男孩,因為拿着手機玩遊戲,幾個小時就充值了幾千塊。

當時氣急的父親拉着他去街頭,讓他下跪乞討,然後自己扭頭走掉。

可見父親當時的情緒,已然是到了極限。

但還是有人說,這個爸爸做的算好了,沒有狠狠打他一頓。

因為在很多父母的觀念里,孩子錯了,是一定要狠狠打的,否則就無法讓孩子記住。

讓他記住自己犯下的錯誤,以後就不會再犯了。

這也是為什麼會有人說,我打你是為了你好,我打你是愛你。

可是父親讓兒子當街下跪乞討。

孩子真的跪下了了,假如是你,你會怎麼想?

多年以後,當你回顧這件事,內心會是如何的。

也許會感謝父親教育了自己,讓自己不再拿錢去浪費在遊戲上。

可是自己低着頭跪在街頭乞討的感受,真的能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消失麼?

第三個心理營養:接納

我們誰都是不完美的,特別是成長中的孩子,尤其需要父母的接納與鼓勵。

如果不留心就會讓孩子的內心種上自卑的種子。

自卑感往往深藏於我們的潛意識之中,左右着大腦的價值觀,對行為有着非常直接的影響。很多人因為童年時期的一句話,就開始深深地批判自己。

接納孩子小小的情緒,接納孩子的不足,永遠站在孩子的一邊。

4efb3fb0ed9ef6355980b5bc999a9d94

4

跟身體成長需要營養一樣,孩子也需要心理營養。

這樣的孩子,也會有孩子氣,也會有小脾氣,也會有缺點。

但是他們的內心善良、勇敢、陽光。

一個人的性格,幾乎在童年就開始定型。

一個人的幸福感也來源於內心的感受。

父母在孩子內心播下什麼樣的種子,終將收穫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我們做了父母,嘗遍人間甘苦後,會渴望給孩子什麼呢?

學歷文憑和財富之外,最重要的應該是給孩子強大的內心。

將來有一天能勇敢地面對困境、愈挫愈勇。

一個人的成就往往離不開強大的內心。

作者簡介:魚爸,家有小子一枚,立志做一名合格的80後奶爸,童書編輯,閱讀推廣人。公眾號:養育男孩(ID:breedboy) (一個最有愛的公眾號,面向家長群體,每天原創分享親子養育常識、親子閱讀推廣、家庭關係建造知識,新書《和孩子一起成長,是最好的教養》熱售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來源:http://www.sohu.com/a/228021308_10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