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自由的靈魂,又算什麼名校?

一切科技創新,都根植於自由的靈魂,而培育自由的靈魂,是教育的出發點,也應成為名校的一種標配。

冰川思想庫特約撰稿 | 李躍

美國將在長達7年的時間裏向中興通訊禁售晶片的消息,成為這幾天的輿論熱點,自主科技創新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來得迫切。

在這裏,我想將這個話題稍微延伸得更遠一點——科技創新背後是人才問題,人才背後是教育問題,這是一條看得見的邏輯鏈條。

f313276d056457bf7ed94eab0022a0c7

而教育背後則關聯着一個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這裏面有大學教育的問題,也有中小學教育的問題。就中小學教育而言,在我看來,它至少涉及一個名校評判標準的問題,那就是,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名校?

1

眼下,對很多城市來說,正是幼升小、小升初報名時期,那些家長心目中的名校,就像物質短缺時代的緊俏商品,早已通過昂貴的學位房完成了一輪生源篩選。很大程度上,所謂教育焦慮,就是名校焦慮,是沒擠進名校就輸在起跑線上的焦慮。

但是,目力所及,衡量名校的標準,還往往以升學率一統天下。在當前的考試機制下,提高升學率沒有別的終南捷徑,無非是將應試教育發揮到極致,以高強度的刷題訓練來提升分數,一些所謂名校正是以非常規手段將學生逼成考試機器而暴得大名。

d7c7b36961e47d6172ba04ddfeb01529

一些超級中學被稱為「學生集中營」或「高考工廠」,高考誓師大會上讓學生歇斯底里喊口號的場景,甚至令人心生恐怖——這樣的模式下,能指望學校培養出有獨立思考能力、有創新精神的學生來嗎?

我們不需要這種「聚天下英才而毀之」的名校。或者說,不需要這種以升學率為唯一追求,除了考試還是考試,除了作業還是作業的偽名校。

事實上,我們已經看到,國內一些真正的名校,在繼續保持驕人升學率的同時,已經悄悄豎立了另一種名校標杆,讓教育在更大層面上從過於功利的窠臼中回歸成「人」的本質。

比如,某地有一所這樣的名校,該校學生會有為學生「維權」的權益部,學生對學校管理有意見,可以提出「維權案」;學校除了膳管會、住宿生委員會,還成立了類似校園版「人民代表大會」的「學生議事會」——涉及學生的學校管理條例,出台前須經議事會討論。

bba8508fbe082624966c1f84ee6f7daa

而學生自我管理的規章制度,則要通過議事會表決通過,才能實施。此外,「學生使用手機管理辦法」、「宿舍管理辦法」和「晚自習管理辦法」等,都由學生和學生處共同商定,並以學生會和學生處的名義共同頒佈。

2

現代教育的價值之一,就是培養出一群具備現代眼光、具備歷史縱深感與國際視野的人,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而不是去個性化,張揚人文精神而不是將教育工具化。

讓人學會獨立思考,懂得權力與權利的邊界,顯然比分數來得更重要。沒有質疑、不會質疑、不敢質疑,人只能淪為一具生理性木偶。如果說質疑精神、平等協商精神等是一個人的成人禮,培育這樣的精神則是教育的天然使命。

7b002fd7cd7689e163b4bfcf723ee08a

很多人認為,這種公民素養到大學再訓練也不遲。殊不知,中學時期不僅是一個人重要的身體發育期,也是重要的精神發育期。錯過了這樣的窗口期,對一個人的成長而言意味着一種難以彌補的空白。

也不要認為這種公民意識、人文精神的培養與科技創新沒有多大關聯,人文與科技的終點是殊途同歸的。

我的一個朋友最近在朋友圈裏發了這樣一段話:「晶片的發明需要自由的思想和大腦,自由包括體系化的一切要素,它提供自由想像的物質條件,還提供機會、平等、尊重、保障和創造的寬鬆環境……它是文化寬容、自由澆灌和制度激勵的結果。」

b2e7b2ffe4d0a7144676806dce062a4b

我覺得這段話說得非常好。推而廣之,一切科技創新,都根植於自由的靈魂,而培育自由的靈魂,是教育的出發點,也應成為名校的一種標配。

3

如果說這種推行公平協商精神的做法重在人文積澱,下述舉措則着眼於尋找科技人才培養的更直接的途徑。

不久前,為了在初高中階段發掘出有特殊專長的人才,加強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與深圳一所老牌知名中學合作設立了一個「特殊人才獎學金」,資助在基礎學科等方面具有特殊表現的天才、偏才、怪才。

我對14歲就考上北大、有「北大神童」之稱的李書磊說過的一句話印象很深,他說,有兩件事使你加深與這個世界的聯繫,一是發現愛情,一是發現天才。

事實上,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一樣,這世界上的人與人之間,也都存在稟賦、氣質、悟性等方面的差別。或者說,地理表面有平原沼澤,也有高山峽谷;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也一定隱藏着在某些方面異於常人的天才。

發現天才不但加深了我們與這個世界的聯繫,也讓我們更多地體會到了世界的意外之喜。

但眾所周知,在當前這種強調均衡、全面發展的教育模式下,許多天才的長板變成了短板。比如考試未必是他們的強項;他們對某種事物的驚人領悟力,未必能運用在對某個公式、定律的理解上。

嚴謹的教育流水線上,他們要麼按照某種模型成為整齊劃一的產品,要麼甚至被貼上次品標籤,難以擺脫被埋沒的命運。

而華為與深圳這所名校的這一聯手挖掘計劃,無疑讓他們有了更多被發現的可能,並由此獲得更闊大的騰挪奇思妙想的空間。

4

說起偏才、奇才,很多人會想起因數學成績零分或接近零分而得入大學門牆的聞一多、張充和、錢鍾書等人。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提出著名「歪瓜裂棗」理論:「棗是裂的最甜,瓜是歪的最甜,他們雖然不被大家看好,但我們從戰略眼光上看好這些人。」

ec6408bc7b74d8e594a5b380a0268fca

▲任正非

因為這句話,我對這位偉大企業家的敬意又多了一分,因為他超越世俗偏見,對「歪瓜裂棗」這個成語進行了重新定義,實際上也是對人才標準進行了部分先見性修正。

事實上,孔子幾千年前就發表了「因村施教」的觀點,朱熹進一步發揮說:「聖賢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

作為世界上現代教育體系最為發達的國家,美國在強調縮小學業差距的同時,也非常重視有特殊天賦孩子的教育,美國立法規定,天才兒童有權利得到適合自己的教育服務;很多州明文規定,學區必須給資優生準備教育計劃,這給很多天資迥異的兒童準備了更多成才的通道。

1fee10de08940c4f09f6dd51edab8cdc

回到包括晶片在內的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上來,科研實力離不開長期積累,從根本上看,指向的是一個秉持什麼樣的教育理念的問題。

從現在起,我們需要進一步優化教育的頂層設計,將那種填鴨式的陳舊的教學方式逐出教育門牆,調整人們心目中的名校標準,讓一個人的靈魂獲得更舒展地成長,為那些在某些方面天賦異稟的人的成長提供更多制度性保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來源:http://www.sohu.com/a/229263081_405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