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自治區發改委駐莎車縣墩巴格鄉牌坊村第一書記李宏琪:越是貧困村越要使出更大的勁

□亞心網記者王玉召通訊員苑洪志

3畝小麥、2畝土豆,沒有其他收入,莎車縣墩巴格鄉牌坊村貧困戶阿卜拉·亞森在咬着牙撐起一個家。每天起早貪黑從地里刨食,小麥、土豆卻連年賣不上好價錢,到年底一核算:一家4口人均年收入才970.2元錢。

有心脫貧,苦於無出路。守着幾畝口糧地,阿卜拉·亞森望着別人家的漂亮房子,既羨慕又嘆氣。

「以前嘛,大家都沒有錢,差別好像也不大。現在嘛,其他人都出去打工掙錢了,房子蓋得漂漂亮亮,像城裏人一樣。我也想要過上好日子,也想讓巴郎子穿上新衣服……」阿卜拉·亞森話語裏帶着一股勁。「越是窮的地方,越要使出更大的勁。」5月5日,自治區發改委駐莎車縣墩巴格鄉牌坊村第一書記李宏琪說,「我們帶着使命和囑託而來,一定要對這些村民負責,為他們找到一條致富奔小康的路。」

自治區發改委駐莎車縣墩巴格鄉牌坊村第一書記李宏琪:越是貧困村越要使出更大的勁

李宏琪(左)在指導農戶嫁接杏樹新品種。苑洪志攝。

牌坊村是墩巴格鄉最大的村,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70戶1039人,目前仍有235戶898人待脫貧。

「光靠地里刨食是不能脫貧的」「種地要會種、種得好才行」「生活再難,也要有希望」……

走在牌坊村新修的村道上,李宏琪與一些村民閒聊着,他說的這些話,聽着普通,卻讓大家開始思考。

貧困戶究竟能享受到哪些政策?增收有啥具體門路?貧困村民目前急需什麼樣的幫助?從今年1月31日進到村裏後,李宏琪一直在走訪,邊了解,邊想轍。

小麥一畝地純收入300元,棉花一畝地純收入700元,小羊一隻500元,大羊一隻800元……在李宏琪心裏有本賬:貧困戶單純依靠種地和少量牲畜散養不可能完成脫貧,必須依靠「轉移就業一人,帶動脫貧一家」,來實現全村退出摘帽的目標。

把「精準扶貧,就業先行」作為解決牌坊村貧困戶脫貧的行動指南,李宏琪始終攢着一股勁。

阿卜拉·亞森是第一個受益的人,在李宏琪的幫助下,他找到了一份建築公司的工作,與用工企業簽訂了長期用工合同。

「今年掙上錢後,我一定要好好請李書記吃頓飯!」第一次拿上用工合同,阿卜拉·亞森趕緊拿給李宏琪看。「李書記,我身體好得很,還能幹活,你也讓我出去打工嘛!」在一次村民大會上,73歲的老人佐拉·麥麥提一句話逗得現場村民哄堂大笑。

如今,村裏掀起了主動就業熱潮,整個村子都在嚮往幸福生活。

在李宏琪和工作隊的幫助下,目前全村貧困戶已轉移勞動力202人,其餘符合條件的貧困戶也將在5月底全部完成「一戶一就業」勞動力轉移。

李宏琪說:「我的計劃不止於此。」牌坊村地處高地,水資源缺乏,農田土地不平整,種植集約化程度不高,渠系不配套、不防滲。同時,農民農業技術落後,產量較低,仍停留在靠天吃飯的粗放管理階段。

李宏琪邀請來自治區畜牧專家、農業專家、果樹種植專家,面向全村貧困戶開展講座,成立農業指導小組,調動小隊長、十戶長督促貧困戶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科學種植、防風防沙、科學育種施肥,幫助貧困戶掌握先進技術,樹立科學發展農業生產的意識。

但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在走訪中,李宏琪得知杏樹是牌坊村的主要經濟果樹之一,全村共有300畝杏樹。為幫助農民實現增收,李宏琪協調引進新品種,請技術員傳授嫁接技術,和村民一同剪枝,向村民宣傳新品種的優點。

聽專家說,只有樹枝修剪好了才能結好果子,吃甜杏子,賣好價錢,貧困戶艾合買提·吐爾遜「纏」着李宏琪,不停地問能不能也給他家的杏樹進行嫁接。李宏琪承諾,只要試驗田的杏樹能結好果子,賣上好價錢,第一個就給他家嫁接。

幫扶幫到位,貧困戶的幹勁就來了。鄉村農民忙起來、庭院經濟整起來、畜牧養殖活起來、文明新風樹起來……好日子在前頭,新生活有奔頭,牌坊村比以往多了一股子使不完的脫貧幹勁。

責任編輯: 王建隆

分享到:


本文來源:http://news.ifeng.com/a/20180509/58219602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