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大放小”仍是硬道理

  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2017年以來,兩市超過7成個股出現下跌,60億市值以內的公司年內下跌比例甚至超過9成,而同一時期市值超過千億公司卻有近9成出現上漲。

  分析人士指出,本輪行情投資的主線並未改變,“抓大放小”仍是硬道理,由於基本麵企穩向好態勢仍在延續,強勢板塊後市或仍將走高,因此當前回調中也仍不乏機會。

  回調中不乏機會

  上周的回調讓謹慎和觀望再度成為了市場“關鍵詞”,上周一回調後盤麵也呈現出了“先揚後抑”的走勢。當前3400點關口儼然已成為了多頭們心中的“夢魘”,既能引發投資者對後市無限遐想,也好像“達摩克裏斯之劍”般提示著投資者盤麵隨時回調的警訊,資金也在此“心結”困擾之中始終顯現著焦躁與謹慎相交織的複雜情緒。

  自9月以來,由於糾結的盤麵市況仍未因盤麵數度上破3400點後出現回落而出現根本性轉折。缺乏清晰投資主線以及熱點方麵後繼乏力,使得當前投資者感到既無奈又焦躁。無奈的是由於場內外資金在當前點位仍未形成一致,一邊是場內主力資金離場的現象仍未“止血”,另一邊則是以杠杆資金為代表的場外資金入場步伐的提速。存量博弈態勢依然清晰,在此市況中,因資金未能圍繞熱點形成良好輪動,“賺錢效應”仍然較弱。焦躁的則是,雖然當前熱點間雖未能形成持續的賺錢效應以及良好的輪動格局,但從板塊來看,部分板塊估值仍未高企,顯然也已具備了一定的投資價值。然而,由於市場過於在乎3400點關口的得失,追漲殺跌的非理性因素也使得資金入場意願有些遲疑。而上述的種種“糾結”其實都一致指向當前投資者仍未清晰把握住當前市場的投資主線。

  近期,盤麵風格幾經變幻,資金也在偏愛低估值和競逐高成長間頻繁“挪騰”,“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難題仍在A股市場中一再上演。然而遙望大洋彼岸的美國市場,代表傳統行業的道瓊斯指數與代表新興成長行業的納斯達克指數今年以來卻屢屢攜手走高。針對這一現象,分析人士指出,當前無論判斷大市值個股還是中小市值個股的投資價值與時機,還是仍應立足市場這一出發點。其表示,“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沒有中小市值個股“衝鋒在前”活躍市場氣氛,僅靠大市值個股往往是“獨木難支”,然而沒有大市值個股的“交替掩護”,中小市值個股更難“獨舞”。因此,大市值個股與中小市值個股二者間更多的情況下其實應該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而並非所謂“蹺蹺板”關係。在大市值個股向好的情況下,中小市值個股一般也能借勢“水漲船高”正所謂“大河有水小河滿”。而在大市值集體回調的氛圍之下,市場往往“泥沙俱下”,即便是很多估值不貴,質地優良的中小市值個股一樣也會被錯殺。因此,當前在大盤震蕩中出現回調也並非全然負麵,投資者也不必全然悲觀,即使是在回調趨勢中,也仍存在一定機會。當前市場分化趨勢較為明顯,出現回落反而會是優質個股重整的機會。因此,對於樂觀的投資者而言,當前的回落可以被認為是檢驗和加倉優質個股的機會,在這一過程中反而也會更容易看出優質個股的抗跌性與其獨立性。

  “抓大放小”仍是硬道理

  把時間軸拉長,其實年初以來的投資主線一直就未曾改變。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兩市超過7成個股出現下跌,而60億市值以內的公司年內下跌比例甚至超過9成,然而同一時期市值超過千億公司卻有近9成出現上漲。與這一現象相應的是年初至今萬得全A指數的漲幅為7.20%,但同一時期創業板指和上證50指數卻呈現出了清晰的“冰火兩重天”局麵,年初至今上證50指數漲幅達到了22.46%,與此同時創業板指甚至還出現了6.56%的跌幅,這一情形不禁引人唏噓。當前市場並不乏投資主線和所謂的“賺錢效應”,缺少的其實更多的隻是一份耐心。

  雖然年初以來A股上市公司呈現出跌多漲少的局麵,從具體來看,其分布也極不均衡。在市值超過2000億元的31家公司中,僅一家下跌,上漲數量占比達96.77%,在市值超過1000億元的公司中,上漲數量占比為88.31%,在市值超過100億元的公司中,上漲數量占比為52.83%,而在市值低於60億元的公司中,上漲數量占比僅為6.04%。由此可見,市值越大,股價上漲的概率越高,而對於低市值個股,則呈現出普跌態勢,當前市場“貌似”更加熱衷於大市值公司。

  其實一些敏銳的投資者已經發現當下的市場似乎有些“似曾相識”,上次這一情形的出現其實也正處於此前2015年牛市全麵爆發前期的2014年下半年。彼時“一帶一路”概念個股被市場所熱捧,為牛市的來臨吹響了第一聲號角。而本輪行情的起點則是由於供給側改革進程的深化,周期板塊受到資金關注出現了一波全麵性的估值修複。然而本輪修複尚未出現明顯擴散跡象,輕言行情結束仍顯悲觀。當前兩市的回調並未突破震蕩,場內外資金雖在當前點位上仍存“顯而易見”的分歧,但武斷地做出趨勢性的解讀其實並不合理。得益於基本麵企穩向好態勢未改,越來越多跡象的出現也都在表明A股後期走勢並不悲觀。

  從三季報中作為A股市場最重要的機構投資者且一向標榜“價值投資”理念的基金偏好來看,在本輪市場行情中加倉個股表現參差不齊。相比去年年報,基金持股變動超過10%的公司漲跌互現,整體來看,大市值公司表現要優於小市值公司。而由於穩健的經濟數據持續好於基金管理者此前偏悲觀預期,預期差改善結合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煤炭鋼鐵價格上行提升業績向好預期,基金持倉周期板塊中的有色、煤炭、鋼鐵倉位上升,尤其是和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相關的鋰、鈷等小金屬公司受到基金青睞,有色行業倉位已升至2003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從這一情況來看,回調後強勢板塊後市或仍將出現一定的行情演繹。

  強勢板塊或仍走高

  針對當前市場,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市場仍處於結構性震蕩調整過程,因此對市場熱點的把握才是盈利重點,對於機構看好的行業與個股投資者可重點關注。統計數據顯示,近1個月內,機構推薦個股達1468隻,從行業來看,休閑服務、銀行、鋼鐵、國防軍工等四行業機構推薦個股家數占行業內成份股總數的比例均在60%以上,排名居前。從上周實際交易情況來看,在市場整體方向尚未明朗之際,當前資金似乎又有重新回流低估值藍籌的跡象,銀行等估值相對偏低板塊已再度受到資金關注,並出現了持續淨流入,而已沉寂多時的周期板塊也已再度進入了投資者的視野。

  針對銀行業,中金公司表示,基於宏觀經濟、監管周期和新技術競爭的三重悲觀預期,投資者多年看空銀行業,但這三項因素都在改善並將推動行業盈利底部反轉。首先,宏觀經濟向好是銀行業經營的最大利好。預計隨著GDP增速企穩回升及經濟結構逐步改善,企業利潤率正快速恢複;其次,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息差觸底回升。最後,新技術競爭否極泰來。關於互聯網金融的監管環境趨嚴,同時新技術提高了銀行服務客戶和成本控製的能力。新技術競爭對銀行的影響也開始由負轉正。行業重估正在進行。

  針對周期行業,分析人士認為,由於工業行業產能出清,供給端壓力已明顯減弱,而一再上漲的工業品價格也說明了目前的供給擴張相對於需求擴張已有所滯後,這勢必將對2018年的工業生產和投資形成較強的支撐,因此產能周期釋放和“朱格拉”周期反彈料仍是2018年行情的主要邏輯。從這一角度來看,後市周期板塊整體依然具有向上空間,仍可“看長”。但與前期板塊估值修複所帶來的全麵性普漲不同的是,在當前仍處結構性的市場中,雖然周期板塊因其安全邊際較高其配置價值雖仍被看好,但短期行情演繹卻已發生分化。從當前各主要行業基本麵的情況來看,由於上遊資源品價格普漲行情結束,鋼鐵、有色、部分化工等上遊周期品價格漲勢已出現趨緩甚至下跌,而與中遊行業相關的小金屬、鋰電池、新材料等周邊概念近期則有所走強,反映出未來板塊的進一步演繹的方向或將是以與中遊消費相關行業為導向的結構性行情。從這一角度看,針對當前板塊內部的分化,亦宜“做短”。

  從總體來看,中信建投證券表示,上周“以大為美”的市場風格得到進一步強化。當前周期回調反映對基本麵有一定擔憂,市場向消費、金融等防禦板塊切換。站在當前時點,仍可關注估值切換的投資機會。長期來看,該機構堅持業績為綱,繼續看好下遊板塊對整體的支撐。


本文來源:http://finance.youth.cn/finance_jsxw/201711/t20171106_109676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