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和小米的賭約輸在了哪裏?

  【廟堂江湖】

  其實,董明珠輸是輸在了經濟學上,而不是什麽和小米的對決上。

  沈淩

  2017即將過去,2018馬上到來,喜歡看熱鬧的吃瓜群眾對2018的期待之一,就是那個天大的賭局的揭曉。五年前,格力和小米的掌門人同台領獎,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董明珠麵對小米的挑釁,大膽設局,用十億元對賭小米不可能在五年內在營業額上超越格力。這個賭局在2018年馬上就到了揭開鍋蓋的時候了。因為十億元的賭注,也因為這兩個企業所代表的不同行業,也包含了對未來中國的期許,所以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五年前,小米的營業額大約是格力的七八分之一。而格力,作為中國家電業翹楚,經營蒸蒸日上,這幾年來,大約增長了一倍,所以董明珠的自信不是驕傲,不是無由來的自滿。但是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小米的營業額已經無限接近格力電器。如果按照現在的增速不變,2018年小米營業額超越格力電器,應該不是什麽特別大的懸念和驚喜。所以,在最近的一次采訪中,董明珠對這個賭局略有悔意,改口說什麽“錢不是很重要,大家都不會在意押注的十億元是不是真的履約”。這很不地道。

  對於格力的輸局(我實在是不想用敗局這個詞,因為看這五年格力的經營業績,一點兒沒有失敗者的樣子),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拍手相慶。因為在他們眼裏,格力這樣的企業屬於舊經濟,重資產行業;而小米才是新經濟,輕資產行業,僅僅依靠了幾個傑出的營銷點子和科技亮點,就在十年內迅速崛起,完成對舊經濟的超越,讓年輕人激動不已。

  其實,董明珠輸是輸在了經濟學上,而不是什麽和小米的對決上。因為這個賭局的指標選取很成問題。如果董明珠當初選擇的不是營業額,而是增加值,那麽十有八九她今天不需要躲躲閃閃地想賴掉這十億元錢,而應該大張旗鼓地追討這快要到手的賭注。

  企業對賭誰的本事大。要麽賭誰賺得多,這個指標應該是利潤額,大家都知道。如果想賭誰幹的事情大,利潤也許不是很重要。理論上講,隻有企業的股東才關心利潤回報,現代企業的經營者和股東分離,經營者有時候更加在意的是企業在社會上的影響力,那就是他們為什麽要算營業額的原因所在。這個,經濟學家不是不知道。

  但是企業的營業額有個很大的毛病。假設有個人開了一個包子鋪,每天買來一百斤麵粉,製作成一萬個包子,每個包子賣價一元錢,那麽他的營業額就是一萬元。另外一個人不會做包子,也想開個包子鋪,怎麽辦?他對包子鋪老板說:這樣,你的一萬個包子全部賣給我,我把每個包子都用一個小紙盒裝起來,按照1.1元錢賣出去。這樣一來,他的營業額是多少呢?11000元。比原來包子鋪的營業額還多了1000元。但是他到底生產了什麽呢?包子嗎?不是的。他僅僅生產了一個裝包子的盒子,他的產品增加值是1000元,而不是11000元。所以,一個生產盒子的商家再有創意,再有營銷手段,他對社會的影響力,都隻有1000元增加值,都遠不及包子鋪老板的10000元來得大。

  我們的政府知道這個道理,所以我們稅務局征收間接稅,都是按照企業的產品增加值收稅,所以學名“增值稅”,營業稅也有,但那是對小商小販算不清楚增加值而不得不選取的替代手法,無論是小米還是格力,都不屑於適用營業稅的。

  沒想到董明珠作為一個身經百戰的企業家,卻這樣沒常識,用營業額作為指標和輕資產的小米去設局,輸了也是活該。但是吃瓜的群眾切不可由此得出結論:中國的未來要靠小米,和格力沒啥事。要我說,中國的未來要靠重資產的格力為基礎,才會有輕資產的小米去顯身手。如果一定要選一個舍棄的話,搞不好舍得了的還是小米。

  (作者係德國波恩大學經濟學博士)


本文來源:http://tech.sina.com.cn/it/2017-12-22/doc-ifypxrpp328401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