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二 一七年:文明進程的中國時刻(名家筆談))

基於中國經驗的中國理論,強調“政治領導的決定性作用”,並把“國家”重新帶回引領發展的中心位置,為現代化提供了另一種可能性,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認同

人類文明經過幾千年的漫長演化而來,但是曆史進程中的關鍵點往往影響著文明走向,尤其重要的是大國的關鍵事件和關鍵時刻。2017年,正是影響世界曆史進程的“中國時刻”。

2017年中國最重要的時刻無疑是黨的十九大的召開。十九大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中國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有了更多更強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和文化自信。2017年這個中國時刻,是長程曆史的一個匯合點。新時代不僅是過去5年的總結,也是中國發展成就的全麵總結,是對中國成就原因的總體回答,更是中華民族向著偉大複興的奮然一躍。

中國成就體現思想、道路、製度、政策的曆史邏輯和政治邏輯。具體而言,科學社會主義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這條政治道路產生了最能體現人民主體性的政體,因而其政治過程與政治運轉,必然產生以人民為中心的公共政策。由“思想—道路—製度—政策”所構成的“中國方案”,使得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走出了一條獨立自主的發展路徑,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可資借鑒的中國智慧。

誠如哲人所言,人類社會應該能夠通過深思熟慮的選擇來建立一個良政,而不是注定要靠機遇來決定他們的未來。大國尤其需要政治方案和頂層設計。事實上,政治發展能力能夠顯著影響經濟增長績效,但西方經濟學並不能計算出來。回顧20世紀以來世界各國的治理經驗,政治設計所帶來的社會穩定正是經濟增長的根本保障。在中國,沒有政治方案和頂層設計,就沒有改變世界秩序的新中國,也沒有改變中國人命運的改革開放,更不會有到2020年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目標。根據十九大的頂層設計,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2050年全麵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正是確保偉大複興如期完成的政治之錨。

用什麽保證“兩個一百年”目標的實現?十九大給出了14條基本方略,貫穿其中的,就是堅持黨的全麵領導、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國家治理體係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從根本上就是要發揮黨的領導這個最大優勢。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中國方案極大地超越了西方的發展理論。西方“發展學”的核心就是堅持個人中心主義的“去國家化”方案,但發展中國家最稀缺的資源就是把國家有效地組織起來的製度能力,“去國家化”的“發展學”無疑使發展中國家雪上加霜。基於中國經驗的中國理論,強調“政治領導的決定性作用”,並把“國家”重新帶回引領發展的中心位置,為現代化提供了另一種可能性,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認同。

對於文明互鑒,當國家規模大到一定程度之後,其帶來的差別不再是量上的,而具有質的意義。在近400年的世界曆史上,第一個支配世界貿易的國家是百萬人口規模的荷蘭,第二個支配性國家是千萬級人口規模的英國,第三個主導性國家是億級人口規模的美國。而有著13億多人口的中國,與曆史上的大國有著本質區別。作為文明型國家,中國追求的不是西方國強必霸的帝國主義邏輯,而是共建共享共贏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沿著十九大開辟的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將與世界各國人民攜起手來,共同實現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古老理想。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教授)

(原標題:二 一七年:文明進程的中國時刻(名家筆談))


本文來源:http://news.163.com/17/1228/03/D6ND0QMB00018AO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