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介紹
陳女士,45歲,是一名辦公室職員,平時生活規律,無不良嗜好。她在2022年的一次例行體檢中,發現左側乳房有一個小硬塊。由於家族中有乳癌病史(母親曾患乳癌),陳女士立即前往公立醫院求診。經過初步檢查,醫生建議她接受進一步的乳房造影檢查,並通過醫管局轉介乳房造影服務安排檢查。
陳女士表示,當時她對乳癌的認識有限,但由於家族病史,她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格外關注。醫生解釋,乳房造影檢查是早期發現乳癌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對於40歲以上的女性。香港醫管局的轉介服務讓她在短時間內獲得了專業的檢查機會,這對她後續的治療起到了關鍵作用。
根據香港乳癌基金會的數據,香港每年約有4,000多宗新確診乳癌病例,其中約70%的患者在確診時已處於中晚期。這凸顯了早期篩檢的重要性。陳女士的案例正是早期發現的典型例子,她的硬塊在乳房造影超聲波檢查中被確認,並在後續的活檢中確診為早期乳癌。
檢查過程描述
陳女士接受的乳房造影檢查主要包括兩種:X光造影和超聲波檢查。X光造影能夠清晰顯示乳房的微鈣化點,而超聲波則更適合檢測腫塊的性質。由於陳女士的乳房組織較為緻密,醫生建議她同時進行兩種檢查以確保準確性。
檢查過程約耗時30分鐘,陳女士描述為「稍有不适但可以忍受」。檢查結果顯示,她的左側乳房有一個約1.5厘米的腫塊,邊緣不規則,疑似惡性。隨後,醫生為她安排了穿刺活檢,最終確診為早期浸潤性乳癌。陳女士回憶道:「當時聽到結果時很震驚,但醫生告訴我,因為發現得早,治療效果會很好。」
以下是香港常見的乳房檢查方式及其特點:
- X光乳房造影:適合40歲以上女性,能檢測微鈣化點。
- 乳房超聲波:適合緻密乳房組織的女性,能區分囊腫和實性腫塊。
- 磁力共振(MRI):高靈敏度,但價格較高,通常用於高風險人群。
關於乳房造影超聲波價錢,香港私立醫院的收費約為1,500至3,000港元,而公立醫院通過醫管局轉介乳房造影則費用全免或大幅減免。這對於經濟條件有限的患者來說是一大福音。
治療方案及效果
確診後,陳女士的醫療團隊為她制定了個性化的治療方案。由於腫塊較小且未擴散,她首先接受了局部腫塊切除手術,術後病理報告顯示淋巴結未受侵犯。隨後,她接受了為期4週的放射治療,以降低復發風險。
陳女士的治療過程相對順利,副作用主要表現為輕度疲勞和皮膚敏感。她表示:「放射治療期間,醫護人員非常細心,每次都會詢問我的感受並調整方案。」治療結束後,她每半年回診一次,至今未發現復發跡象。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早期乳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超過90%,而晚期患者的這一數字則降至30%以下。這再次印證了早期發現和治療的重要性。陳女士的案例也提醒其他女性,定期檢查和及時就醫是戰勝乳癌的關鍵。
患者心得分享
回顧整個經歷,陳女士最深刻的體會是「早期發現救了我的命」。她坦言,如果不是通過醫管局轉介乳房造影及時檢查,病情可能會拖延到更嚴重的階段。她特別感謝公立醫院的醫護人員,他們的專業和耐心讓她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
陳女士現在積極參與乳癌宣傳活動,鼓勵身邊的女性朋友定期檢查。她建議:「40歲以上的女性每年至少做一次乳房造影檢查,有家族病史的更應該提前開始。」她也提醒大家,不要因為擔心乳房造影超聲波價錢而延誤檢查,公立醫院的轉介服務可以大幅降低費用負擔。
對於正在接受治療的患者,陳女士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保持樂觀的心態很重要,家人的支持也是康復的關鍵。治療期間可以多與病友交流,互相鼓勵。」
專家點評
香港大學臨床醫學學院教授李醫生指出,乳癌是香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但早期發現的治癒率極高。他強調:「乳房造影檢查是現階段最有效的篩檢手段,尤其是X光造影對微鈣化點的檢測能力無可替代。」
對於如何選擇檢查方式,李醫生建議:
- 40歲以下女性:優先選擇超聲波檢查,避免不必要的輻射。
- 40歲以上女性:每年一次X光造影,必要時配合超聲波。
- 高風險人群(如家族病史):可考慮MRI檢查。
李醫生也呼籲政府增加對醫管局轉介乳房造影服務的資源投入,讓更多女性能夠受益於早期篩檢。他提醒公眾,不要因為對檢查過程的恐懼或對乳房造影超聲波價錢的擔憂而延誤就醫,早期發現的價值遠超這些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