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獨家述評 | 長三角攜手共建美麗家園

獨家述評 | 長三角攜手共建美麗家園

孫紹波/畫

方翔/文

今天是世界環境日。今年,生態環境部發佈的環境日主題為「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共建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長三角攜手同進。

6月1日,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在上海召開,標誌着長三角合作掀開新的篇章。就在第二天,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第六次工作會議暨長三角區域水污染防治協作小組第三次工作會議在上海召開。會議強調,在區域合作、協調發展大勢之下,長三角將進一步加強環境領域的聯防聯控,加碼推進大氣和水的協作治理。

作為「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點,長三角這個「超級經濟區」也是我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三省一市政府充分意識到,只有守住了綠水青山,才能造就金山銀山。

同享一片天、共飲一江水,環境治理不能「各人自掃門前雪」,更不能以鄰為壑,而必須打破地域界限,深度合作,才能有效地防治污染、捍衛生態。如果各方不當作一個整體來解決環保問題,誰都無法獨善其身。三省一市的經驗充分說明了攜手共治的重要性。

四年前,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第一次工作會議在上海舉行。2016年12月,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第四次會議暨長三角區域水污染防治協作小組第一次工作會議在杭州召開,組建了由三省一市政府和12個國家部委組成的區域水污染防治協作小組。由此,大氣與水污染防治協作機制在長三角全面形成。

來自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數據顯示,去年長三角地區全年平均優良天數比例達74.8%;PM2.5濃度為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3%;PM10濃度為7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3%。同時,權威數據顯示,去年長三角25座城市PM2.5濃度較2013年下降34.3%,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改善目標。

長三角區域環境治理取得的成績是喜人的,但因為三省一市工業化程度高,人流物流密集,環保的壓力也是很大。在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要求下,必須將環境治理的協作內容逐步擴大,協作方式日趨多樣,協作機制不斷完善。

據有關部門介紹,在2016年G20杭州峰會期間,包括上海在內長三角的6個空氣質素監測超級站和12個揮發性有機物的在線監測儀器,實現了實時共享和聯網。長三角水環境聯防聯治已經建立了多項專項合作,對不少上海市民來說,最直觀的變化就是河裏水葫蘆少了許多。

有專家指出,聯防聯控沒有什麼特別的「招式」,區域治污要按照統一的規定標準,嚴格執行。為了使區域內空氣重污染預警的啟動標準、相應力度等實現相對統一,今年,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辦公室即將牽頭制定「長三角空氣重污染預警應急聯動方案」。與之銜接,上海市環保局昨天發佈的《上海市空氣重污染專項應急預案(2018版)》中也增加了「重大活動保障期間,根據國家和長三角區域聯動的要求,按程序啟動相應等級的預警」的提法。有了同一把標尺,長三角各城市就能「步調一致」,同步採取應急減排措施,儘可能減少重污染天氣的影響。

既要抱團治污,也要加強執法。面對長江流域屢次發生的非法轉移、傾倒和填埋固體廢物案件,各地各部門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合力推進的工作機制逐步建立。日前,三省一市簽署長三角地區實施環保領域信用聯合獎懲合作備忘錄。未來,長三角將在環保失信行為的評判標準互認、數據歸集共享機制建立、聯合獎懲措施落地等方面加強合作,統一的環保失信「黑名單」即將形成。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把「美麗中國」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把「美麗」列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奮鬥目標。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對人的生存來說,金山銀山固然重要,但綠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內容,是金錢不能代替的。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長三角區域軟實力的體現,也是長三角整體競爭力的體現。以更嚴要求、更高標準在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方面樹立標杆,長三角將攜起手來,共同守護美麗中國的碧水藍天。


本文來源:http://news.sina.com.cn/o/2018-06-05/doc-ihcqccin537753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