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濕度達到100%。類風濕關節痛容易加重。中醫教你標本兼治。

快進入春季,天氣潮濕又冷,天文台更預測香港下週相對濕度高達 85~100%。潮濕天氣十分麻煩,除了學生容易產生令人覺得疲倦,對有風濕及關節痛的人來說更是苦不堪言。失眠中醫過往醫師就曾分享潮濕氣候如何影響關節、形成「風濕」,並建議合適的飲食及養生之道。

風濕病是由內因和外因引起的

對於風濕病,中醫的正式叫法是“痹證”,是內外因所致。風濕如何治療"內因"指個人體質,與正氣的虛實有關,如勞累過度、作息不當,導致精氣流失;因年老、重病或產後,或關節損傷而致氣血不足,導致氣血不暢,邪氣滯留於局部關節。當一個人的正氣虛弱時,他更容易受到天氣等“外部因素”的影響。

當天地氣的異常變化超出人體的適應和抵抗能力時,邪靈入侵所致的六病就是“六邪”。關節痛綜合征是由風、寒、濕、熱引起的。“正氣先弱,外邪容易入侵。“邪氣入體,經絡堵塞,氣血運行不暢。腸易激綜合症舒緩結果,關節變得酸痛、麻木,不利於屈伸,甚至腫脹、疼痛和發熱。”.天氣變化、季節變化等外在因素容易引起邪氣乘虛而入,誘發風濕關節痛。

對於關節腫痛的問題,醫生指出,中醫將采取“標本兼治”的原則,采取“急則治標,緩則治標”的方案,即先處理疼痛和邪藥,長期再改善和增強體質。“論治症,一般開忘痛湯、芳香祛濕藥。前者有止痛通絡的功效,後者有散寒解表、祛暑除濕的功效。」

解決完眼下的疼痛問題,就需處理深層的成因─脾腎陽虛,因此我們需要滋補肝腎、益氣養血。他會在這個階段建議病人可以使用「獨活寄生湯」和「腎四味」,前者專治風濕痹痛,並有益肝腎、補氣血功效;後者用作滋補肝腎。然而亦提醒風濕患者需經醫師準確診斷才服藥,會有更佳治療作用效果。風濕問題成因複雜,中醫會以「標本兼顧」為原則,先處理痛症,再強化體質。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身體健康,抵禦潮濕邪氣

俗話說“千感冒易除,濕感冒難除”,可見風濕病有多難。醫生強調“好醫不如好保健”,所以風濕病患者平日要注意保健,穀雨前後多下功夫。「日常飲食方面,應以清淡為主,有助於保持正氣;還可以多吃一些溫補脾腎、利水祛濕、促進保健功效的食物;要緩解風濕病,最重要的是“不要貪食”,切記不要生冷生冷,慎食油炸和“三少”原則(即少油、少鹽、少糖),避免加工和刺激性食物,防止寒濕之邪或炎症加重。」

醫生還建議,風濕病患者可以采用中國式的物理療法,如艾灸、針灸、刮削、拔罐、放血、按摩等,以疏通氣血,消除風濕、感冒的病因。“物理療法如艾灸和針灸可以激活關節中的氣血,有助於恢複氣血的順暢流動。應該指出的是,不同的治療適合不同的人,可能會引起不同的身體反應。例如,刮擦可能會在皮膚表面留下瘀點,引起短暫的頭暈。因此,在決定具體的治療方法之前,咨詢中醫師也是很重要的。”

在日常生活習慣方面,除了不要過度勞累和暴曬外,黃醫生還建議,如遇天氣潮濕或家中長期濕度較大(如出海),可多使用除濕機,保持室內濕度平衡。「謹記正氣存在,邪不可為;總之氣血運行順暢,何苦呢?總之,適當的調理和預防,配合飲食和運動,自然可以協調陰陽,保持健康,達到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