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環保網訊:為破解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資金投入單一不足的難題,近年來,河南省國土資源廳創新理念,積極探索利用PPP模式,大力構建政府、企業、社會共同參與的新機制,走出了一條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治理的多元化路徑。

據了解,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累計投入資金26億元,完成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面積9000公頃,既為中原百姓改善了生活環境,提高了城鎮形象,又促進了產業轉型升級,實現了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三贏」。

以政府為投資主體建礦山公園

鳳凰山,位於太行山由東北向西南的轉折分割點上,有着擁有優質水泥加工原料——石灰岩的天然稟賦。採石業也因此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基石,最繁華時,100多家採石場2萬多人在這裏工作,炮聲隆隆、機器轟鳴、粉塵漫天。2000年,全部採石企業關停,此時鳳凰山已是遍地坑塘宕口,採石形成的3000米長的垂直陡壁,像是一個巨大刀疤。

而如今,夏天的鳳凰山卉木萋萋,鳥語花香。環境監測站數據顯示,鳳凰山園區的平均PM2.5數值只有市區的三分之一。市民們下班後便來這裏爬山散步,而野雞、野兔、鸛鳥們則把這裏當成樂園。

這翻天覆地的變化,得益於當地政府對生態環境建設的高度重視和強有力推動。2006年,依託財政資金,鳳凰山開始進行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治理,並逐步啟動荒山造林、生態園區建設等工程,於2010年獲得國家礦山公園建設資格。通過治理,不僅消滅了地質災害隱患、修復了破壞的地形地貌,還讓昔日廢棄礦山變成了今天的城市後花園。

高鐵在千里豫東平原上奔馳,進入永城,大大小小的山丘便出現在視野中。劉邦斬蛇起義、孔夫子避雨講學、漢梁王墓群……芒碭山因這些著名的歷史故事或遺蹟而聞名。現在,這裏還多了一個備受遊客喜愛的芒碭山地質公園。

作為豫東地區唯一出露古老基岩地區,芒碭山因計劃經濟時期開山採石造成了大量廢棄礦坑、危崖、陡坡。為此,永城市充分發揮政府主體作用,累計投入資金近1億元,建成芒碭山省級地質公園。

登上園內地質博物館頂樓,可遠眺整個園區:原來的礦坑稍作修繕建成一個人工湖,湖邊木製走廊供遊人休憩;山壁上一層層岩石,講述着地球演化的歲月故事;遠處山峰上松柏連綿,映襯着寺廟紅色的牆壁越發莊嚴。依託芒碭山漢文化景區的深厚文化底蘊,以及高鐵永城北站的優勢,芒碭山地質公園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擴大,先後榮獲「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國家5A級景區」等榮譽。

「我們成功舉辦了中國地質公園第30屆年會,開展了全市中小學生地質科學研究遊園活動,累計接待遊客80餘萬人……政府的投資帶來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芒碭山地質公園黨支部書記代慧甫高興地說。

用財政小槓桿撬動社會大資本

「我們這裏最出名的是『一黑一白』,黑的是煤炭,白的是麵粉。這是永城經濟的兩大支柱產業。」永城市國土資源局局長蔣清偉介紹,永城市1300平方公里的含煤面積佔全市國土面積的70%;在產的8座煤礦年產量約2000萬噸,產值200多億元。

「黑金」助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對地質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侯嶺鄉湯莊村,一個被喻為「泡在湯里的村莊」,只見這裏荒草叢生,幾座低矮磚瓦民房飄零在一片水域中。而它只是永城受採煤造成地面塌陷影響的267個自然村中的一個。

採煤塌陷區綜合治理,既是一項刻不容緩的應急工程,又是一項保障民生的暖心工程。2009年底,永城市啟動東西城區採煤沉陷區治理示範工程(又稱日月湖工程),面積達24平方公里,治理難度非同一般。當地政府和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創新模式,實施了以政府資金拉動社會資金的籌措渠道:通過國土資源部財政資金3.86億元、省地質環境治理資金9133萬元、市財政資金8.63億元,拉動永煤集團資金3.6億元和社會資金7.6億元,開展地質環境治理,並藉此打造高端生態休閒旅遊區和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作為全國礦山地質環境和地質災害治理示範工程,日月湖工程設計按照「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園則園、宜水則水」的原則開展治理。工程完工後,可形成湖泊、綠地、生態農業用地和城市建設用地各6平方公里。因為處在新城區、老城區和產業集聚區之間的黃金位置,日月湖工程將對永城市未來的城市規劃、生態環境、城市品位發揮巨大的推動作用。

「隋堤煙柳」是永城著名的八景之一,相傳為隋煬帝開掘大運河,沿堤盛植楊柳,是一幅絕妙的風景。漫步在湖邊步道上,蔣清偉邊走邊介紹,通過日月湖工程再建新隋堤,柳色如煙絮如雪的「隋堤煙柳」美景將重現永城。

近年來,隨着初步建立的政府、企業、社會多元融合的治理模式,永城市做到了既還「舊賬」又不欠「新賬」,累計完成採煤塌陷區治理面積6.32萬畝,新增建設用地5600畝。這座除了「黑白」經濟之外的小城,現在又多了「一綠」。

引入PPP模式解融資難題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吃飯捂着碗,睡覺蓋着臉,一年吃一塊預製板。」這是流傳於新鄉市輝縣市常村鎮百姓間的順口溜。戲謔背後,是開山採石造成的嚴峻環境問題。

整個區域關閉停產後,以前在這裏開採石場的3個老闆,在政策的引導下,主動投資2.8億元開展礦山地質環境修復並發展旅遊產業,在3700畝的廢棄礦山、荒溝上造出了五龍山響水河遊樂園。

「自2013年開園經營以來,一年四季遊客不斷,夏天戲水,冬天滑雪。尤其是『五一』『十一』等小長假,一天最多能接待遊客6萬多人。」遊樂園經理何新建高興地告訴記者。

遊樂園也給周邊村鎮的經濟帶來了輻射效應——600多位村民在園區直接就業,拉動了一批農家樂、土特產等相關服務性產業。建成2年來,遊樂園共接待遊客320萬人次,營業收入近1億元,間接帶動相關服務產業近10億元,大大增加了當地稅收。

何新建還告訴記者,下一步他們將繼續治理常村鎮周邊廢棄礦山,計劃分期投資新建賓館、度假村和民俗文化、丹江移民等事跡展覽館。「我們才剛起步,就嘗到了治理廢棄礦山、建設綠色家園的甜頭。用行動守護綠水青山、打造金山銀山,路還很長。」

從高鐵永城北站下車,不到2公里之處有一座像生日蛋糕的山包,是芒碭山群之一的僖山,因為多年來無序開採山石,原本就不大的一座山峰,被360度挖成了一個「蘿蔔心」。

作為芒碭山地質公園五大景區之一,在僖山景區項目建設伊始,永城市國土資源部門為減輕政府財政壓力,倡導社會資金參與。在政府大力支持下,當地一家旅遊開發公司主動進入,共投資5600多萬元,有效解決了景區開發建設的資金問題。「這可是我們永城市的第一個PPP項目呢!」蔣清偉語帶自豪。


本文來源:http://huanbao.bjx.com.cn/news/20180202/87863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