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小民企對現行的職工養老保險制度不信任。
中小民企社保的實繳率很低,有繳納但繳費基數低。聽到的擔憂包括:“領取退休金至少還要15年,甚至20年以上”、“交這么多職工養老保險,一旦活不了那么久,這些錢豈不是都浪費了”。其實這些觀點本質上是大家對職工養老保險的現收現付制的擔憂。年金計劃其實經過測算,職工養老保險對壽命長的職工還是比較有利的。
2.許多中小企業有養老意識,也有彌補養老金缺口的想法。
少繳納職工養老保險,必然導致未來養老金缺口很大。因此很多人,特別是80後,已經開始做養老規劃。最常見的方式就是購買年金保險,保費的購買額在年收入的10%以內。這筆保費的金額恰恰是最高養老保險繳費基數與最低基數的差額部分。
即:中產寧可少繳社保,也要多買儲蓄性的養老保險,若發生意外,購買的年金保險還可以作為遺產被繼承。有時候員工寧可少繳社保,也願意多交企業年金。
3.中高收入人群的節稅需求。
對於高收入人群,特別是年收入超過30萬的中產而言,假設每年購買5萬元稅延性養老金,則帶來節稅額可能超過5*20%=1萬,很可能將個人所得稅的邊際稅率拉低到3%左右。但是個人養老金1.2萬的額度是遠遠滿足不了年養老金投資額,企業年金正好是彌補這個缺口的重要工具。
4.資產保值增值的需求。
對於養老性資產而言,年化收益率是很關鍵的。而年金保險的收益率甚至比不上理財產品。很多保險人士會認為,年金保險還包含很多保險功能,如果是這樣,投資者可以購買純投資性產品+純消費性且高杠杆的保險。從長期趨勢看(至少10年以上),純投資性收益率肯定高於現階段年金保險產品。而企業年金和個人養老金的產品就是典型的純投資性產品,基本上可以滿足絕大部分養老產品保值增值低波動性的特性。
5.企業的員工激勵需求:中小企業需要一定工具激勵員工。
企業年金的第一個優勢是低稅負。現階段企業員工激勵最常用工具是股權激勵,但股權激勵是一種高稅負激勵工具,因為企業產生利潤,最後落袋到員工腰包中,至少要交40%的所得稅。即100萬稅前利潤,要繳納25萬企業所得稅和15%的分紅的個人所得稅,員工到手就是60萬的稅後分紅。但是如果使用企業年金作為激勵工具,100萬稅前利潤就是給員工100萬企業年金獎勵。
企業年金的第二個優勢是與股權激勵相比,前期支付成本為零。企業年金無需職工購買股權,更像是股票期權激勵,這樣更容易吸引員工加入。
企業年金的第三個優勢是企業年金可以做到長期激勵的效果。畢竟企業年金的分配方案,最遲可以做到8年內分配。員工年限服務越久,獲得企業年金分配金額越高。
6.企業形象和文化宣傳需求。
一家民企建立企業年金計劃,能塑造一種國企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能表達一種對員工養老保障的關注,更有利於員工隊伍穩定,提高員工福利待遇。
7.可以用來調節中小企業跨年度利潤。
民企一旦出現虧損或者盈利不佳,可以不計提當年的企業年金金額,等到來年盈利好轉後,可以補提往年未提的企業年金,這樣平衡跨年度利潤,加上小微企業的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可以起到充分降低稅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