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記者張琳)「小青瓦、坡屋面、白粉牆、穿斗枋、雕花窗、轉角樓、三合院」,青山碧水之間,一棟棟民居宅院依山傍水而建。青色的瓦、白色的牆,雕花的窗,與田園風光相映,猶如一幅自然和諧的美麗畫卷。

【美麗中國長江行】貴州湄潭:農民白天當老闆 晚上當演員

  5月15日,「美麗中國長江行——共舞長江經濟帶?生態篇」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實地走訪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在這裏記者看到,作為長江經濟帶沿線省市,貴州湄潭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共享長江經濟帶發展方面有了新變化。在這裏,勤勞智慧的湄潭百姓不僅守護住了這片綠水青山,還把茶山變成「金山」,讓村民脫貧致富,而鄉村旅遊的火熱讓農民生活奔小康,家家戶戶當上了老闆。

d30aa11f3a8ad03b297133c6ab4bf6f1

  茶山變金山 全村農民脫貧致富

  「我是一個幸福的農民!」45歲的湄潭縣龍崗村田家溝村民王小紅站在茶山旁自家兩層小樓前露出喜悅的笑容。2007年,王小紅把種水稻玉米的6畝地全種上了茶樹。11年過去了,茶山已變金山,王小紅住上了二層小樓,一樓三個鋪面開起小賣部,二樓辦起茶葉加工廠,茶葉遠銷安徽、武漢、蘇州等地,家庭收入從最初的3萬/年增長到現在的12萬/年。和王小紅一樣,44歲的田家溝村民譚世武的生活和過去相比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過去在家種稻穀和玉米,年收入8000元都不到」。譚世武告訴記者,他開辦茶葉加工廠已經9年,年收入超過10萬元,家裏還買了兩輛車。

  原來走的是村民你一鋤頭我一鏟子剷出來的泥巴路,住的是茅草房。田家溝村民組隸屬於湄潭縣城東部興隆鎮龍鳳村,此前還是個沒有自來水、不通電,甚至沒有一條像樣道路的貧困村。隨着退耕還林、土地流轉等政策的相繼出台,當地村民種起了茶樹,靠着茶葉產業的蓬勃發展,田家溝成功脫貧。

73d681c1a857bcf7bd7bb4389a9c1915

  山上茶園翠綠、山下田園飄香、黔北民居連片。如今的田家溝有45戶218人,擁有茶園面積545畝,人均茶園2.5畝,茶葉加工廠7家,2017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6000多元,已成為湄潭縣首批黔北民居新村示範點之一,全組農村電腦普及率達95%,新農合、新農保參保率達100%。

d93d684a803b25cb46258faa0dcf2365

  「一謝共產黨,翻身把你想,以前我們做牛馬,現在人人把家當;二謝共產黨,吃飯把你想,以前忍飢又挨餓,現在溫飽奔小康……」生活好了,農民富裕了,龍鳳村田家溝村民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編唱了花燈戲《十謝共產黨》,把切身經歷的衣食住行新生活、新變化編成歌曲在當地廣為傳頌。

18f5ba4d0e3582fcc3dddd64b21dc480

  鄉村旅遊奔小康:家家戶戶當老闆

  「白天當老闆,晚上當演員,我們村家家戶戶都在當老闆。」 湄潭縣金花村支部書記馮燕青告訴記者,茶山讓農民脫貧致富,而今在村裏統一組織下,從生產茶葉向茶旅融合發展,則讓農民都當上了老闆。

  徐學書原來是種茶的,自打開起「奶茶吧」,就沒時間種茶了。湄潭縣金花村七彩部落景區的村民徐學書所在的景區2015年5月26日開園後遊客一直絡繹不絕,「奶茶吧」里當地特色的涼蝦、冰粉為遊客夏季解暑的最愛,平均一個月有1萬左右的純收入,在家門口就能當老闆,比外出打工強多了。徐學書告訴記者,「去年有人出價100萬買我家房子我都沒賣,因為這的環境好,空氣好,還有有事干,有錢賺,城裏人都羨慕我們!」

  金花村支部書記馮燕青介紹, 「七彩部落」現有鄉村餐館16家、鄉村賓館6家、特色小吃店17家。村民通過自營、入股、合資等方式,參與旅遊業經營管理,展銷地方特色旅遊商品,實現村民變商人,在家門口就能增收致富。

175c4ac79f4dd3a13c62636bd8b96068

  在七彩部落,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農戶們轉變身份成為農家樂老闆,每到節假日或重大節日,村民就變成演員,登上七彩部落的廣場大舞台為遊客演出原生態的農耕文化,農家生活。

  白天當老闆,晚上當演員,茶葉專業村、優質米專業村、鄉村旅遊專業村、烤煙專業村、青田魚專業村,許許多多的專業村打造出湄潭特有的物產品牌,鼓起了農民的腰包,小康實現程度達96.2%。2017年,該村農民人均收入達16400元,全村旅遊綜合收入達3000餘萬元,村集體經濟盈利260萬元,已成湄潭農村綜合改革示範村、全國生態文化村和茶葉專業村。

  無論家園美的田家溝還是家家戶戶當老闆的「七彩部落」,這都只是「長江經濟帶」戰略下貴州湄潭縣建設美麗鄉村建設、茶旅一體化發展的一個縮影。長江經濟帶不是獨立單元,沿線11省市一盤棋全面協作,立足自然生態優勢,打好生態牌,茶山變金山,變化還在繼續。

[責任編輯:趙剛]


本文來源:http://economy.gmw.cn/2018-05/16/content_28810830.htm